日前,敦煌研究院馆员樊再轩、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馆长李仁清两位大国工匠走进重庆师范大学校园,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交流座谈活动,通过面对面分享工匠故事,弘扬匠心精神股票入门网,助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校师生代表70余人参与座谈交流。
座谈会现场。
樊再轩主要从事古代壁画保护修复及研究工作。1981年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师从李云鹤参与壁画修复。1997年起主持莫高窟第85窟修复项目,历时13年研发“灌浆脱盐”技术治理酥碱病害。2008年主持莫高窟第98窟693.1平方米病害壁画修复工程,应用冷光源照明、吸水脱盐垫等技术,退休后仍参与一线修复。
交流会上,樊再轩以“莫高精神”为主线,娓娓道来敦煌壁画保护修复背后的坚守故事。从青葱岁月到鬓发渐白,他将一生奉献给大漠石窟,生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工匠品格。
李仁清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浮雕传拓技艺传承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从事传拓事业四十余年,开创高浮雕传拓技术体系。出版过《中国北朝石刻拓片精品集(上下集)》《北京大学特展——李仁清传拓艺术》《佛国墨影》《河南中小型石窟》《郑州金石志(汉至清共7卷)》等著作。
交流会上,李仁清则以金石传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分享了他在非遗技艺领域的深耕与实践。“那时古寺多藏于深山老林,交通极为不便,每天只有一班车到乡镇,下车后还得背着近百斤的工具材料,徒步十几甚至二十几公里。”回顾之前的从业经历,李仁清感慨万千。那个时候,每次出差都要自带气灯,晚上工作到深夜,只能在山上铺些干草席地而眠,次日一早再赶路回城。
当师生问及是什么支撑他走过这段艰辛岁月时,李仁清的回答简洁而有力:“喜欢、坚持、敬畏。”
两位大师的讲述真挚朴实、案例鲜活,现场互动频频,师生反响热烈。重庆师范大学也借此机会向两位大师发出邀请,希望未来在技艺传承、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赋能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
重庆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不仅搭建起师生与行业楷模对话的桥梁,更以鲜活事迹丰富了“红岩大思政课”的内涵,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锤炼专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上游新闻记者宋剑主办方供图股票入门网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